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成果 > 课题进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柏德华  录入时间:2014-1-3  阅读次数:8568

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等部门批准,列为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科研重点课题,批准文号为:2010-01-24。根据课题的实施方案,本课题从20105月开始设计申请,至今结题。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精当适量,呈现形式生动活泼,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然而,由于教师个体对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对数学难学、难教这一现象却依然困扰着不少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追求理想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太大,数学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嫁接应用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应用实践,更是成为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缺失和阻挠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

如何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用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建设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把有效教学引向纵深,是每一位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案例不仅是教育教学问题的源泉,而且也是教育理论的“故乡”。本课题以典型教学案例的形式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研究,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依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维度解读和共同研究,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给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有助于构建充满活力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能促进有效教学深入开展;同时活力课堂的构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自己的教学难题为归宿,可让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好地整体把握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体系,对实验教科书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进行再思考,或进行内容重组,或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并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课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可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得失,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逐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成长为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3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审视我区传统的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主题并非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其研究的方式也相对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向交往互动的有效平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是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活动。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珍视教师个人的主动反思和独立探索,但同时强调志同道合的教师之间、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之间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者形成松散的“教育研究志愿者组织”,围绕某个实际教育问题或课堂教学实例,开展合作研究,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4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能促使小学数学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片断着眼,围绕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研讨。这种基于教师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另外,从教材建设的角度去思考,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可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修订与创新提供深厚的实践研究基础。

二、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兴起了反思性教师教育的思潮,这一思潮强调教学的反思性质,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突出了教学理论的处方性质,充分肯定了反思型的教师。

近十年来,反思性教学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些理念和理论已逐步被应用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通用语言”;而用案例的形式进行描述,应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国内近年来,案例的开发与教学在教育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个新动向。案例正在紧密地与教师发展、新课程改革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和新课程的推进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案例研究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但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系统化的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国内外还不多见。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由孙丽谷、王林主编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提供小学生进行系统数学知识学习的专业性材料,是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能力提升和人格发展、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使用的数学教学用书。

典型教学案例:是指教师以教案或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数学教育教学思想的,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过程或事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围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某一典型教学内容,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实践和反思,而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教学实例或能够反映某些数学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分析和总结。

2、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教学双方不断改善传达信息的手段,提高认知效果,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新课程改革理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使效益和方法一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有效教学理论。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4反思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实践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面。

5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教师职业正在完成由技术熟练者模式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转变,继而发展成研究探索者模式。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准主要就是看教师具有的教师专业的核心特质、衍生特质及其专业成长能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研究目标

开发与撰写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反思、充实、提高,开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研究案例积累与教师成长、学生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教学规律和教育思想, 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示范性做法,努力形成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风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数学课堂教学特色。

通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建设做贡献,丰富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感性的实验成果理性化并得到推广。

通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研新形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小学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4研究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发与促进有效教学深入开展的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发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专业教研人员和教研骨干为主干的新型教研组织结构形式的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不同学习领域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索网络、理论专著和报刊资料,借鉴相关理论资料,寻求理论支撑,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个案研究法。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形成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教学案例。

3、行动研究法。即在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1研究重点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载体,平均每个学习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810节课进行研究,开发与撰写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形成教学资源库。

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教学内容,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型、知识特点等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

2研究难点

从大量的案例中提炼和总结经验,以期最优化体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涵。

六、主要研究工作

(一)建立管理组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课题研究规范化。

经过近半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在积累经验、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20107月,课题组向南京市东方教育研究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等部门申报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的课题,该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课题。

为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课题组聘请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做顾问,确立了以专家为引领,以名教师为中坚力量,课题由柏德华全面负责,各参与学校分管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实施;同时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分解、设定了4个子课题,聘请业务骨干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相关学校教师自主选择子课题参与研究。我们做到课题三级管理,点、线、面纵横联结,有机贯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实施。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制度》以及《科研考核制度》;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引领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组采取了“抓薄弱环节,促进平衡发展;抓经验推广,扩大研究成果;抓热点研究,开拓研究新领域”的推进策略,深入有关学校组织现场课题研讨交流,通过盐都区教研基地活动面向全区小学数学教师推广典型教学案例研究成果。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课题组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成绩突出、教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实行课题教师的考核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并年年进行修改和完善该指导意见,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化作用。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按照研究方案定期对课题进行了督促和指导。

(二)加强理论学习,规范过程管理,促进课题研究正常化。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课题组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1、上挂求高度。我们积极主动与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联系,接收他们新理念新思想的熏染;特别邀请盐城市教科院蒋康华副院长、游基宏教研员定期到我区指导工作,邀请全国名师张齐华老师作专题讲座。我们每年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等各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参加省、市、区组织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活动;我们还派出课题组相关成员到全国知名学校学习,了解最前沿的教研动态、汲取最先进的教育经验。通过专家、名校手把手的指导,面对面的交流,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少走了不少弯路,参与学习的教师不仅得到了最新教学资讯,同时也提升了课题研究的高度。

2、横联求宽度。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原则,我们积极组织盐都区内小学内部学校“联合”;还与区外周边市实验小学联系,创造机会相互“串门”,让教师在结交中共同提高,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把老师的典型教学案例发布到网上,与周边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利用网络灵活方便的优势,引导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QQ群,在QQ中进行交流,从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通过跨校、跨区交流,我们实现了由区内教研向跨区教研的转变,拓宽了教研渠道,拓展了教研的空间。

3、辐射求厚度。我们坚持“发展第一、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成果共享”的策略,开展教研联动,其形式主要有盐都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盐都区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课题专题现场会。集中研讨一般每学期开展三次,每次一个主题,由定点学校承担,其他学校共同参与,内容包括研讨课展示、学术报告、经验交流、论文评比、课例讲评等。我们还利用“送教下乡”、“送教到校”、“名师课堂”等多种形式,让多所学校的教师共同成长,让多所学校一起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有效开展活动,促进课题研究高效化。

课题组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活动中,老师们认真研读教材,广泛搜集各方面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在研讨课中落实,检验教学途径与方法的有效性。课后,组织教师针对教学途径与方法、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风格独特性、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集体评议,执教教师根据评议结果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教学途径与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重新修改提炼。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验能力,课题组努力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1)定期组织竞赛活动。区教研室每学年开展一次教案、课例、说课、论文和案例竞赛活动。(2)推荐教师参加竞赛。区教研室每年将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推向市、省一级教研机构,把他们的科研成果鲜活地展现出来,不断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并使之成为课题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针对同一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的比较,以探索有效教学途径与方法模式。另外,“青年教师成长课”也是我们常规教学研讨活动之一。青年教师围绕课标理念,对教学内容反复揣摩,经过试教、讨论、反思、调整、再试教、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驾驭、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011秋学期以来,我们区教研室共组织了10次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研究培训活动,有5位骨干教师(包括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直接参与了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备课讲座、研究课、研究课点评活动,结合区小学数学教研基地活动组织教研论坛活动,宣讲《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研究策略和取得的成绩。201012月,课题组主持人柏德华教研员到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主讲作《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思考》专题讲座,20127月到建湖县实验小学小学主讲作《让思想之花绽放在小学数学课堂》专题讲座;20127月,蒋居标老师到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作《苏教版教科书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专题讲座;分别就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剖析,阐述中既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又不乏生动的教学实例,让听者受益非浅。

(四)组织经验总结,促进业务提升,促进课题研究精品化。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等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近三年来,老师们能自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三思,形成案例。一是行前思(反思目标)。即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充分思考,知道自己做什么(明确目的),这样做有什么作用(理解意义),准备如何做(反思以前的教学进行预设教学过程)。二是行中思(反思策略)。即要求教师对学生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能准确把握,细致观察,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情景,想一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顺应学生的思维达到以学定教。三是行后思(反思效果)。即要求教师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如课后对自己的预设和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自己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记入教学反思集。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与发现,引导教师把握教学中瞬间,用课改的理念去审视教学所思、所悟,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以以下三种方法指导教师发现整理教学案例。一是通过实验老师上课的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发现案例;二是通过听课与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发现案例;三是通过报刊网络上面的大量案例发现新的案例。

为了增强案例研究的可操作性,让课题研究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结合得更紧密,我们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式,分别开展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课堂导入语设计大赛等小课题活动,检验效果,提炼成果。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组在盐都教育网设立专题栏目将科研动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了交流。

三年来,课题组共推荐6名老师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2名老师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1名老师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年推荐近百篇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参加省、市评选并获奖。

(五)、合理利用平台,优化信息资源,促进课题研究网络化。

为了促进教师的互助交流,盐都区教研网开辟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专栏,开通了教师博客群,引导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崭新的平台,将自己原创或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获奖论文等上传到学校校园网,放在博客上,一方面,为课题组及各科教师提供了查阅资料,下载所需信息,相互评价交流的学习空间。拓展了教师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让其他教师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我们教研网的小学数学专栏共收集了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案例二百多篇,所有数学教师都建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在属于自己的一块试验田里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和困惑,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主要发表论文、案例。

课题研究过程中发表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41篇,撰写或发表的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配套的典型教学案例42篇,编著成《教海涟漪》一书,列举部分内容如下:

1《局限于形式还是着力于本质》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2012年第4期)(作者:柏德华);

2《加强比较辨析促进深度理解》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第10期)(作者:柏德华);

3《且行且思话有效》发表于《盐城教师之友》(2011年第3期)(作者:柏德华);

4《也谈“应用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年第7--8期)(作者:柏德华);

5《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起点开始》发表于《教学研究与评论》(2009年第10期)(作者:柏德华);

6《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9期)(作者:徐正洲);

7《自主:数学学习的本质和诗意所在》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6期)(作者:徐正洲);

8《倾听花开声音点燃思维激情》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第6期)(作者:葛秀兰);

9)、《站在学生的角度改进教学》发表于《江西教育》(2011年第4期)(作者:葛秀兰);

10《为数学课堂讨个“说”法》发表于《教学月刊》(2011年第12期)(作者:洪伟);

11《谈“起跑线问题”的两次教学经历和思考》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第12期)(作者:胥传翠);

12《挖掘习题内涵 促进思维发展》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第6期)(作者:胥传翠);

13《让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建构》发表于《盐城教师之友》(2011年第2期)(作者:侯正奎);

14《“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10期)(作者:蒋居标,柏德华);

15《“解决问题策略—替换”说课与评析》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10期)(作者:蒋居标,柏德华)。

2、课题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提升了我区小学办学品位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学习型校园的形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明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创设了配套的管理制度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得到完善,教学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管理上了新台阶。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在盐城市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测评中名列前茅,在省组织的小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课题研究工作优化了校园文化生活,极大地调动了我区教师科研热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通过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的及时推广,促进了盐都区的有效教学的深入实施。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盐都区新课程推进规划、教学指导意见、专题备课讲座、教学案、公开课等,有效地指导全区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第二,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课前自觉地做好准备,课堂上耳听心想手记的习惯已经养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促进了学生学习内因的根本变化。学习主动性增强,扎实度提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行为已被主动走进书本、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所取代。学生自主、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课堂扎下了深根。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了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作品。

第三,通过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的及时推广,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里,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写了多篇的学习心得,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在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动下,一批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2012年杨汉英老师先后获得盐城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江苏省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三等奖;潘晓燕老师、王建营老师、丁国娥老师于20115月和11月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均获得一等奖;商林付老师、朱建华老师、金燕老师于20125月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获得一、二等奖;夏花老师、柏扣云老师、王晓明老师于20135月和11月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获得一、二等奖;另有三十多人参加盐都区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第四,通过发表论文、开设讲座等成果,扩大了该课题在全国新课程实验区的影响。据有关出版和培训机构的反馈信息,一些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五,培养锻炼了一支研究队伍。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教师在反复的学习和实践中,对课堂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方法和途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多的教师能自觉地以有效教学的科学理念来指导学科教学设计途径与方法,遵循教学规律,尽可能地采用精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课题研究工作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学习,勤于反思总结,提高了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水平。大家普遍认识到要把日常的教学当成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草根研究的主渠道。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得失撰写论文、案例反思、教学设计,通过收集、整理、汇编,形成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案例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论文集》等文集。课题主持人柏德华教研员于20132月被江苏省教研室表彰为“江苏省教研先进个人”,201210月被评为盐城市名教师;蒋居标老师于201010月被评为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1212月被盐都区教育局聘为“兼职教研员”;王艳、杨传冈老师于201210月被评为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陶春荣老师于201210月被评为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宋金莲、侯正奎等老师于201212月被评为盐都区小学数学教学能手。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深化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库。

2进一步加强同课异构实验研究。研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同课异构实验研究,比较各课型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更全面、更科学地揭示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和适用条件等。

3与外县区合作互动,扩大调查、研究和实践范围,更加真实、准确地了解并研究解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各课型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限于条件,教学案例研究和实践的范围仅限于盐都区各小学,所获得数据和成果的代表性、典型性还有待拓展。

上一篇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
下一篇文章:《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问”研究》开题报告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