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成果 > 课题方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估算编排及教学研究》研究方案
作者:金湖县育才小学  录入时间:2013-5-8  阅读次数:8010

一、课题的提出

1.估算能力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小学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的一种能力,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对每个学段的估算教学作了具体描述。第一学段: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等等。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强调“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所以,确定此课题的研究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2.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但是,如何让估算真正走进学生心田,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教师如何进行估算教学,如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以工作中的困惑确定了此课题的研究。

3.学习估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与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小学数学教材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正视长久以来估算一直在数学课程中被忽视的现象,他们在1972197319771978两次全美教育进展评估中发现,几个学段的学生在估算上的表现都相当差。因此,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在1980年将估算列为课程主题,并在1986年出版了《估算与心算》,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估算的教学与学习问题,他们在1988年更是将估算列为五个重要的教学主题之一。

日本国立教育研究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于1989年根据日本文部省所修订的课程标准编辑出版了《日本中小学数学课程》,此课程规划从1992年入学的小学生开始逐年实施估算教学。

英国教育部1991年出版了新课程标准,在“数”的部分,特别强调学生应能了解并运用数字,包括估算和近似值,并且能解释其结果。

此外,在德国有对各种物体长度进行估计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估计结果的要求。荷兰则在19982003年数学课程标准中“一般能力”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学生应能做估算,包括与小数和分数有关的估算,并能对估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大体上的判断。”

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中历来只重视精确计算,估算一直没有受到重视。1992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首次将估算作为课程的内容,不过仅作为选学内容,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目标上。直到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修订版)》中才增加了这样的教学要求,要使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要加强估算教学,并在每个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习估算,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目前,我校教师对估算内容的编排与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有效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学生擅长精确计算,对估算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而且学生对于如何估算还缺少策略,同时也没有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因此,确立此课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买商品,对各种物体长度等的估计,已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项技能。再则,估算教学中还渗透了一些思维训练,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形成估算策略和养成估算习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师生共赢。

一是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开展新课程“估算教学”实施策略和如何评价结果,提高估算教学的有效性,寻求“估算教学”的策略和评价方法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估算应用意识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处处都有计算问题,处处都离不开估算。具体体现在:

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2.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

3.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4.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6.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1.课题界定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依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著,已被国家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供师生教学使用。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推断或估计。估算可以理解为估计计算,大致推算,它的核心仍然是“算”,其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得出近似值,而且此结果与正确的计算结果有合理性的接近。估算是心算及各种计算技巧的综合应用。

估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估算内容编排:全套教材对估算内容主要分成两个学段来安排教学的,第一学段(1-3年级)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技能。第二学段(4-6年级)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技能。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

2.理论支撑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新课程并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2)新课程具有”(内容新)广”(范围广)”(运用活)”(趣味浓)的特点,估算教学是数学新课程中的亮点之一,随着数认识的拓展,学生的数感水平明显增强,为估算能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认知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估算能力的发展要相对早于精算能力,表现为一个由以估算能力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精算能力为主的发展趋势。估算能力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估算能力,学生不但可以节约认知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形成恰当的认知决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频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培养小学生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及估算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运用水平,发挥估算的作用和优势。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运用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苏教版教材估算内容编排的特点及编排意图的研究

2.估算意识的培养研究

3.估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4.估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

本校每个年级均在6轨以上,确定每个年级的一班、四班为实验班级,同时在每个年级暗设对照班一个。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到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相关的估算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研读。

2.行动研究法:深入“计算课”及“估算课”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行为,做到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最终形成系列的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针对在文献分析及课堂观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4.问卷调查法:设置问题,针对性开展调查,以便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验研究法:确立实验班与对照班。

七、成员分工

序号

姓 名

年 龄

职 称

分 工

1

张素英

50

中学高级

1.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

2.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和进度。

3.组织课题研究活动。

2

陈义贵

51

小学高级

3

孙建国

41

中学高级

1.负责各实验阶段的计划总结。

2.负责撰写研究论文、教学反思和教案设计。

3.负责开设研究课。

4.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

陆兆杰

38

小学高级

5

陈文莉

45

中学高级

6

 

35

小学高级

7

冀兵兵

38

小学高级

8

黄广华

38

小学高级

9

吉启梅

34

小学高级

10

王陈香

32

小学高级

11

李云凤

32

小学高级

12

 

36

小学高级

13

杨贵云

45

中学高级

14

纪永香

42

中学高级

15

吴红萍

41

中学高级

16

吕红香

44

小学高级

17

李仁梅

39

小学高级

18

李志胜

50

中学高级

19

钟克林

45

中学高级

20

于红英

44

中学高级

八、研究进度及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72012.12)(张素英、陈义贵、孙建国负责)

1.设计课题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及实验教师,制订实验计划。

2.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中有关估算内容,国内小学数学估算的相关论文,国内外小学估算能力的研究方向,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书籍等。安排四次学习。

3.梳理教材中有关估算内容的编排,形成有关初步的认识。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12013.12)(陆兆杰、吉启梅、李云凤、施洁负责)

1.初步领会教材中有关估算的知识点的编排意图,并分析其合理性。

2.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估算能力的基本情况。

3.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苏教版数学教材进行估算教学的大胆尝试,教给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先让学生估计运算的结果,再进行计算,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比较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学会评价。

5.不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估算状况。

6.阶段总结,上汇报课,进行案例反思等活动。

7.注重平时的资料积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完善,初步形成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反思、修正、调整阶段(2014.12014.6)(陈文莉、王陈香负责)

1.正确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能力提高。

2.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对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反思、修正、完善其教学方法,教师的能力得以提高。

4.对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研讨并形成估算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014.72014.11)(冀兵兵、陈娟、黄广华负责)

1.全面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2.整理有关研究论文、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等。

3.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估、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学校的领导或骨干教师,在省、市、县有一定的影响力,课题组主持人张素英是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陈义贵是学校教导处主任(分管数学教学)课题组成员对课程改革和新的教学理念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年富力强,事业心强,教科研经验丰富,善于钻研,教学理念新,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课题成员所在的学校有较先进的办学条件,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等教学设施为实验课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2.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参与省、市、县的课题研究。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3.课题组聘请市县教研室小学数学专家、学校领导担任课题顾问,给课题研究提供业务支持。

4.建立严格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做到每一阶段都有反思记录。

5.经费保障:校领导重视科研,承诺为课题组研究提供足够的经费。

十、预期成果

1.典型案例 及教学反思集。

2.教学设计专题集。

3.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4.课堂教学实录。

5.阶段性总结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6.发表或获奖的论文。

上一篇文章:《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下一篇文章:《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