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成果 > 课题方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课题方案
作者: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沈科  录入时间:2007-9-20  阅读次数:19433

一、课题的提出

1. 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

国际上曾出现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相类似的学习方式和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活动,课程开发也体现这种理念。我国课程改革也逐步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完善,经历了从课外活动至活动课程的逐步演变。从1955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引导和促进了小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到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第一次把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共同纳入课程体系;再到2000年颁布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则明确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2.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不是数学课程单独一个学科的考虑,而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中结构性变革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虽然实践活动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小学数学领域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过程中,对于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也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教不考甚至不教;不重视活动课程的评价;不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资源的利用等等。目前,各教育部门正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研究。

3. 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

2000年新修订的“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内容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数学课堂,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虽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册中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但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更没有具体实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给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 课题的界定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不是在其他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我们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是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我们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为载体,着重研究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进一步探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

“实践与综合应用”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如何针对其安排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讨的问题。本课题拟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的:

1.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探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3. 初步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 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一批教师,提高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2. 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角度。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3. 当代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我们关注到,为了使“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价值最终落实到课程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个领域提出了总体目标: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来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研究为主线。我们将侧重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1.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以目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制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内容的实施和应用为抓手,开展对其课型、年段内容、形式、师生行为表现特征、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

2.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开发与运用。

针对不同学校的情况,注重“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校本开发和运用,力图为苏教版教材编写提供鲜活的感性材料,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供直接经验。

(1) 为学生学习理解知识做感性经验准备而开展的操作、实验活动,如形体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等。

(2) 根据现行教科书相关内容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等设计开发的内容。

(3) 模拟性的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模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模拟,通过要素组合,再现场景、对象、事务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各要素的关系,发现和解决问题。

(4) 现实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而参加的一些活动。

3. 数学活动环境。

数学活动环境,是数学实践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开发数学活动环境,形成良好的数学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1) 活动氛围。

活动氛围是在经常性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活动氛围的形成受到活动外部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壁报、专栏、标语等宣传手段和汇报、观摩、展示等交流手段,来渲染活动氛围,烘托活动环境。

(2) 活动场景。

可以尝试在班级或者学校开设数学学习活动角、读报处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数学活动室。

六、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秦淮区夫子庙小学、小西湖小学、一中心小学、长乐路小学、武定新村小学、钓鱼台小学、正学路小学、秦淮实验小学、凤游寺小学等学校的全体学生。

本课题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助于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

七、 课题研究的资源配置

课题组由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领衔负责,各校积极协同,以“秦淮区小学数学高研班”核心成员为研究骨干,适当吸收参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参与研究。上述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层面的学校,年龄层次分布均匀合理,并具有一定课题实践经验,而且对苏教版教材一直予以关注,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组在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市、区两级课改实验基地作用,形成了研究网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九五”“十五”期间的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活动课”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文章:《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下一篇文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