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成果 > 课题指南
如何提炼教育科研课题
作者:转自《福建教育》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缪剑峰  录入时间:2006-6-2  阅读次数:10080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师观察或感受到的教育问题为研究起点的。但研究问题提出来了,并不等于就可以进行研究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些不明确、含糊、不适当的问题,就不可能对此做出研究设计,更不可能用研究的方法去探求问题。不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就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因此,要把教育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教师就应在分析、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炼。

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

    当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头疼的是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了却不适合于研究。主要表现为:

    1.问题宽泛。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对象范围太大,研究难以把握,如“中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省素质教育研究”等都超出教师研究条件和能力,研究自然无法开展。有的是因为问题本身的范围界定不清楚,让人难以明白研究的重点和边界,如“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和”创新能力”都是很宽泛的概念,研究者难以把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切入点。

    2.问题狭窄。即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有时由于经验不足和视野限制,所选择的问题只是反映某个现象或在教育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它虽然是事实,但可以直接解决,也可以作经验感想之谈,但不应作为教育科研课题,如“数学新课堂如何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微笑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属于此类。问题狭窄还表现为,有时问题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如“怎样解决班级两个女同学的不团结问题”,它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应作为科研课题。

    3.问题模糊。即问题的主攻目标不明确,问题研究具体要解决什么以及如何解决不清晰。问题模糊现象在教师研究中比较常见,表现为:(1)问题中的变量单一。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模糊的问题,只显示一个变量,使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或是“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语文素养”,都只有一个变量,到底从哪些方面来形成“良好习惯”,来培养“语文素养”,让人难以确定。(2)问题中的变量过多。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使教师产生模糊认识,无法开展研究,如“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它们既是问题宽泛,也是变量过多,“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数学教学”、“学生个性”等都包含着很多变量。问题中包含过多的变量,会造成研究目标离散,难以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3)问题陈述含糊。好的研究可以用发问的形式,明确无误地陈述出来。而模糊的问题则无法清晰陈述,也就是说,当我们对问题进行假设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无从说起,如“素质教育中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减负”、“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历史最好”,研究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都难以知晓。

4.问题平淡。即问题老套,价值不高,若自己再去研究,应该寻找新的研究角度。

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

    1.缩小策略。即将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于把握的程度。缩小宽泛的主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角度:(1)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对于一般教师而言,这个课题显然太过宽泛,若把这个问题改为“××地区农村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就相对好把握多了。(2)聚集研究问题的核心。如对于“××地区农村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如果研究时间不长,缩小后的这个问题仍然宽泛,因为“校园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的因素很多,有显性的如学校物质环境、学校制度文化等,也包含隐性的如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校风、教风、学风等等,教师无法深入研究这样复杂的问题。要使研究有成果,必须取其中某个核心要素进行研究。因此,可把它缩小为:“××地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闲暇生活调查研究”,“××地区农村初级中学师生关系研究”等等,这就要根据教育实际需要,对问题本身的范围进行界定。

    2.扩展策略。即将狭窄的现实问题进行扩充、丰富,使其值得研究。教师可根据研究实际扩展研究问题。如对于“数学新课堂如何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勇敢地站起来”是个现象,显然的,这个问题的自变量比较复杂,而因变量微不足道,有头重脚轻、“大炮打小苍蝇”的感觉。要使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勇敢地站出来”需要被丰富和扩充,可改为:“数学新课堂如何让学生更自信”,相对而言,其研究意义就增大了。这种扩展要么是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大,要么是对研究的主要概念内涵的丰富。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可以遵循研究的价值性原则,把问题普遍化。扩展策略还应体现为,对教师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普遍性丰富,使其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和价值性。如“怎样帮助一个学生提高外语成绩”,它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要从这个问题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从普遍性的角度对其进行扩展和丰富:这个同学外语成绩是否经常不好;班上其他人是否也这样,有多少;如果也有,那他们是否具有共同特点;什么原因引起他们英语学习不好;如何帮助他们;它是特殊问题,还是普遍问题等。通过这样的扩充和丰富,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提炼为“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这种扩展是要从教育现象中概括出本质因素,它是通过对个别现象由表及里、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提炼,是一种思维的扩展。

    3.分析策略。对于模糊、复杂的问题,教师常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分析能使问题范围清楚集中、研究任务明确、研究重点突出,它是教师提炼科研课题的重要策略。(1)分解问题。这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体系,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从而在具体化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如“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其中“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个复杂要素,这个课题会使研究的主攻目标模糊。教师可以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将研究问题分解为:“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意志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良好性格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等子课题。教师可从中选择一点深入研究,或者分阶段逐一研究,或者与人合作各个攻破。(2)分析因果。模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问题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果关系复杂,教师无法把握问题关键之所在。要使研究变得更为清晰,必须对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详细分析。如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研究”课题,当初其研究起点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但最后将其提炼为“成功教育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富有创造性,而且成效显著,就是缘于对“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因果关系的深刻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有失败者心态、自卑感强、自信心丧失——这种心态产生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复失败。”因此认为:“改变学生学习困难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改变不良心态的最好办法是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因果分析能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本,同时也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颖独特而又可行的思路和办法。

4.转换策略。即对平淡的问题推陈出新,从新颖的角度形成研究课题。可以突出以下几个“新”: (1)问题新。即研究的问题具有原创性。(2)方法新。如果问题不新,考虑能否在研究方法上变换,使研究有突破。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如果觉得这个问题仍有研究价值,必须从方法上转换,如可将其提炼为“××地区中学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的应用有可能产生新的研究成果。(3)角度新。即从新的视角来提出研究问题。如某幼儿园教师确定的“动画片对幼儿言语发展的影响”,该课题创意在于从动画片的角度探讨幼儿言语发展,使研究富于特色。(4)效果新。如果研究的问题不新、角度不新、方法不新,就应该考虑研究产生的效果是否新。如果通过研究能使教师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产生新的教育教学策略,同时提高学生水平,这个问题就值得研究,如“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就属于这种情况。教师能否对平淡问题进行有效转换,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对教育实践的把握程度。

上一篇文章: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期课题申报评审结果
下一篇文章: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科研课题结题申报表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